发布时间:2003-11-20 浏览:次
10月31日,股份公司塑壳厂等7个“先进集体”在德力西电气助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表彰大会上受到了嘉奖。鲜花和掌声后面凝聚着先进们的心血和汗水。为了完成这次特殊的使命,股份公司塑壳厂员工跨过了一道道难关、克服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。
去年10月12日,股份公司塑壳厂厂长周建接到了一份特殊的订单,采购单位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。对此,周厂长不敢有丝毫大意,决定从严从细入手,把好生产的每一关。
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”,优质的零部件是保证产物质量的第一关。为了把好这一关,塑壳厂零部件检验员黄金万对所有进厂的原材料进行精挑细拣,抽检率提高了一倍。对关键零部件如触头焊接钎着率检测更加严格,由过去的目测与破坏性检测改为超声波与目测结合进行,检测率达100%。对胶木件进行水煮试验的时间也由过去的2小时提高到4小时,坚决不让任何有质量缺陷的零部件进入下一道工序。那一次检查,花去的时间整整是平时的叁倍。
零部件检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后面的路将更加艰难。
10月29日,塑壳厂30多位来自装配、电校、检验等岗位的骨干员工参加了厂领导组织的一次特殊会议。会上,他们达成共识:组成一个“特别生产小组”,在生产的各个工序中,要绝对保证产物的质量。
“特别生产小组”的组员都是来自生产一线的骨干,他们有很强的质量意识和熟练的技能,是为完成这次生产而精选的能手。装配组组长杨贵荣对记者说:“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,但完成那次任务的情境我至今还记忆犹新。”当时他们用崭新的工具,戴着白色的手套,在铺着雪白桌布的工作台上,精心装配每一台电器。装配中他们认真完成每一个环节,对每台装配完的电器用白毛巾把它擦得一尘不染,不让它有丝毫的污迹,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精心呵护。最后,他们还给全部装配完工的产物编号,在上面印上操作者的名字。“这使我们体会到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。”杨贵荣自豪地对我说。这次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加工,塑壳厂本来只负责生产138台塑壳断路器,但他们制造了186台,从优品中选出精品。虽然这次生产数量不多,可塑壳厂前后花去了整整36天的时间。通常的话,这项任务不用两天就可以完成。
“质量是公司的生命”。为了帮助“神五”顺利升空,让祖国放心,德力西人深感肩上责任重大。
据塑壳厂质检科长刘海雄介绍,这次质检过程完全超出了国家标准。如果按一般国家标准的要求,抽检就可以,但他们进行却是全部检查。零部件、装配、电校、包装这些工序首先由该岗位的质检员对所有产物检验一遍,然后让质检科长按一定的比例抽检,接着是分厂厂长检查,最后由公司质控部工程师对全部完工成品抽检,成品合格率必须达到100%.有一次,质检员李永健发现已装配好的产物外壳有一个小小的气孔,他当即要求装配工进行返修,重新换上优质的外壳。今年6月,塑壳厂还派出质检员亲赴酒泉,对公司为其提供电器的性能进行全面检测、调试,确保万无一失。
10月15日,载着华夏儿女的千年飞天梦,“神舟”五号升上了太空。此刻,作为德力西股份公司塑壳厂的员工,除了为祖国骄傲外,更有一份为完成特殊使命的无比自豪,因为他们用品质写出德力西人的尊严。
上一篇:
孤灯长夜伴我行下一篇:
老骥伏枥&苍产蝉辫;志在千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