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03-09-28 浏览:次
——孔令选访谈
国庆节前夕,集团工会组织老员工赴杭州疗养,孔令选、武克兰夫妇俩同时上了名单,让人羡慕不已。赴杭之前,孔令选所负责的一项技改项目进入了试验阶段。经过再三思考,孔令选毅然放弃了这次疗养机会。人总是在得失之间徘徊。“有所失必有所得”,孔令选也就是在得失之间,选择了一条幸福的路。
家庭的支柱
接受采访时,孔令选恰好带着儿子去报名读一年级。“孩子读书是智力投资,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键,耽误不得。”集资费、学杂费合计6000多元,他毫不犹豫就交了。
对教育孩子舍得投资,同样对家庭其他成员孔令选也毫不吝啬。
孔令选的弟弟在安徽合肥老家建房、结婚,他出了2万多元。“我们兄弟关系很好。我们的收入高一点,经济上宽裕一些,帮助他也是应该的。” “当然,如果当初我们留在家里务农,没有出来打工,没有德力西给我们提供的优厚条件,这种帮助是想都不敢想的。不然,他结婚也好、建房子也好,我们可能只是送个两三百元。”
经济上宽裕起来的孔令选成了家庭的支柱,他默默地支持着亲戚和朋友。然而谁也没有想到,他们选择到乐清打工,还有一段难忘的经历。
寻梦乐清湾
听人说温州不错。1993年2月,怀揣着四五百元钱,孔令选夫妇来到了乐清找工作。就这样,他们白天四处寻找,晚上住在车站附近一个简陋的旅社里。
“带的钱不多,我们只好精打细算着用。万一找不到工作,还得留足回家的路费。”“一天,我们只吃两顿面条,当时的面条一块五一碗,吃起来特别香。”
“后来我在乐清一家冲制件厂找到了一份工作,上班第一天,我的一个同事就把手指冲了一个孔。”“看着他鲜血直流的手,我当时就想,再干下去迟早要出问题的。”就这样孔令选的第一份工作,只干了一天就结束了。
这次放弃,也让他获得了另一个机会。
扎根德力西
天无绝人之路,孔令选的妻子找了一份缝编织袋的临时工作。
半个月后的一个下午,得知德力西电子元件厂招工,孔令选夫妇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找到了德力西人事部。
“非常幸运,我们俩被录用了。刚进厂我在做CJ20交流接触器的装配。学了一个月后,厂领导发现装同样的数量、同样型号的产物,我都是比别人快一步。”于是,1993年3月,孔令选被调到了电校车间。“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比别人快呢?”“当时还不是流水线作业,每个人都是独立完成一台CJ20接触器的装配的。我发现如果零部件都是从身边的木凳上取上取下,重复的动作很多,而且都是浪费的。我就尽可能利用工作台,把主要的零部件都摆在工作台上,这样在取用时就很方便,而且省时省力。”
“‘要在人前显贵,须在人后吃亏。’出身农村家庭,只有比别人多付出一点,我才能站稳脚。”“当时公司的管理还没有现在这么严格,有时候等产物校完了,我就到线圈车间跟着学线圈绕制、检测包装等工序。记得学线圈浸漆,操作不慎,弄得我全身上下都是漆!”
在德力西孔令选一干就是10年。这期间他苦心钻研业务,进步很大,现在已是公司的一名质检科长。
孔令选说,“有德力西做我们夫妻俩的坚强后盾,我们才能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援。”对于当初选择来乐清、选择进德力西,孔令选无怨无悔!
上一篇:
“门外汉”如何成为“培训师”下一篇:
孤灯长夜伴我行